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展览资讯 > 新青年·新水墨艺术展

新青年·新水墨艺术展

编辑:北京小小发布日期:2015-05-19来源:北京小小艺术网

新青年·新水墨艺术展
相关图片
  • 《站台》系列—2
  • 《栀子花开》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新青年·新水墨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5-05-23 ~ 2015-06-10

展览城市:3

展览地点:北京团城艺术馆

开幕时间:5月23日(星期六) 15:00

参展人员:闫盈汐、刘芳、张艳、孙源 王鹏、黄红涛、陈子丰、黄麒元 李骏逸、单鼎凯、谭斐、鹿野骋

策 展 人:杨建国

主办单位:北京团城艺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恩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海南·紫园

展览介绍

2015年5月23日——6月10日,北京团城艺术馆将举办“新青年·新水墨艺术展 ”,展出闫盈汐、刘芳、张艳、孙源、王鹏、黄红涛、陈子丰、黄麒元、李骏逸、单鼎凯、谭斐、鹿野骋十二位艺术家精品50余幅。


当我们在谈论人或物为“新”时,一是出于时间维度的思考,二是为了区别于之前我们所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某些东西。从时间的维度来讲,对于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团城而言,今天她所接纳的人和物都是新的;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水墨而言,今天的艺术样式也是新的。


本次参展的12位艺术家, 闫盈汐、刘芳、张艳、孙源、王鹏、黄红涛、陈子丰、黄麒元、李骏逸、单鼎凯、谭斐、鹿野骋,他们这批以八零后居多的艺术家,他们所受的教育及他们的思想都有别于他们的父辈,他们都接受的是艺术院校科班的教育,在学习和艺术实践中中西交融、融会贯通。他们对于以前的时代而言,是新青年;他们的艺术对于传统的样式而言则是新的探索与尝试。


闫盈汐:1978年11月 生于北京通州。随父母生活在沈阳,1997—2001 就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2006 就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2006——今 定居南京。任教于(南京)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系,讲师,2013——今 就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进安导师攻读博士学位。


闫盈汐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她有着女人特有的敏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她的作品中,她为我们营造了一系列灾难与灵异事件,事件本身的骚动和激烈与艺术家表现手法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默默地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不平静的时刻。《站台》系列,则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个长长的站台,孤独的站台,以及我们看不到却能感觉到的漫长与寂寞的等待。这其实是艺术家特意营造的一个入口,引诱我们进入她欲让人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刘芳:1980年生于河北,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0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高研班,2012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攻读硕士学位。


刘芳近期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写生还是人物创作,灵感皆关乎内心体验。她刻意剖析关于生存、生活甚至人与人关系的内在联系,直面之,以视觉直击的方式呈现之。近期作品画面的主体都是安静的,但艺术家用激烈的颜色表现它们,表现自己此时的心境与感受。蓝色和红色透着悲凉与哀艳,蓝紫是直击是犀利,有着紫外线一样的穿透力,直击真相,刺破“新衣”。画面色彩是激烈的,艺术家内心是柔软的,理性与感性并存于画面,拧巴又漂浮,一如我们无安全感的内心。


张艳:1981年生于河北。200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今执教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艺术系。作品多次发表《艺术状态》、《东方艺术》、《走进学院》、《画刊》、《中国画市场》等。


张艳的作品是一个关于“遇见”的美妙故事。她从更远的世界里观察自己,初识一样崭新,就好像遇见绘画,遇见绘画中的自己。有时候简单,有时候苛刻,每次遇见都是蜕变。像画山那样去理解静物,像处理云朵那样又多了一层关系,毛笔在宣纸上轻缓的触击着,声音绵和缓慢,柔和的水墨体验欢乐着画者,也感染着我们观者。我们随着画者的笔触在水墨的世界里随心起舞,清澈、简单、透明。


孙源:1981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2004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7年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孙源《群体的寓言》系列作品,是对群体的无意识表达。她以冷静的目光去审视集体无意识下的群体——他们机械冰冷,在群体强大意识的感召下,匆匆行走于无意识的领地;他们不明安危、不辨方向。在水墨语言的表达上,她放弃了毛笔在宣纸上的多种可能性,用直线完成群体的描绘。直线的理性以及没有情感很契合她的表达。她用反复覆盖的形式消解了个体的存在。一个没有个体的群体仿佛更能体现群体无意识的虚无、机械的集体迷幻状态。


王鹏:1981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工作室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首都博物馆画院专职画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山东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山东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王鹏立足于自身,以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为起点,开始艺术之路。他作品画面的主体是与自己一样的“80后”青年,他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既有上代人不敢奢望的优裕物质生活,也经历着价值观多元化的精神环境。当他们踏入社会,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差距使其有些措手不及。青春赋予他们希望和朝气,同时也带来未知和茫然;他们有诸多机遇,但也面临无数挑战。王鹏将当代生活的思考融入画面,在工笔画领域抒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景观。


黄红涛:1983年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现居北京,2007年代表作品《无名山之一》被中国美术馆馆藏,2008年加入中国美协美术学博士,师从卢禹舜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黄红涛与无名山彼此成就。因为《无名山》系列作品,我们知道这位年轻的画家,也因为这位有才情的画家,我们了解到在东北的某个地方,有这么座没有名字的山头。黄红涛的山水画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传统山水,他用色域区隔所形成的空间的线代替了实际的线条,以平直的具有现代性符号特点的块面结构打破了固守的传统图式,在色彩构成上也做了大胆尝试,从水墨灰调子与饱和色的叠加运用中获得新的形式美感。黄红涛所表现的山水是其所认为的最熟悉的家乡印象,画面所笼罩的静谧感及神秘性皆出于对家乡的依恋与创造,这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代诠释。


陈子丰:1983年出生于河北邢台,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青年水墨画家,师从唐勇力先生。


陈子丰的画看起来有点夸张和怪诞,甚至不像水墨,更像是木板年画,这可能与他的教育背景有关。七年中央美院的学习经历让陈子丰体验到西方理性直观与东方气韵生动两者相结合的突破点。他以敦实质朴的物象入画,在传统水墨创作中加入空间、光影、体积等来源于西画的元素,创作出最率真的质感,不耀眼却以其厚重、稳定直入人心。


黄麒元:1984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居北京。


黄麒元的作品试图找到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传统。他绘画的题材,是最司空见惯的花鸟题材。花,他启用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花中之王”——牡丹,通过细腻的笔触,一点点解构花的图式,并在创作中与花对话,融入自己对物象本身的感悟。感悟直接以色块物化,呈现在观者面前,耐人寻味。对于鸟的创作,也是基于同样的方式。他的作品犹如为我们打开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


李骏逸:1984年生于天津,2003年~2007年6月 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2工作室,2007年9月~2010年6月 攻读国画写意人物专业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2010年7月~至今 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3年9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师从周京新先生。


李骏逸的画中笔墨清新、自然、洒脱、飘逸,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人物画出身的李骏逸在花鸟画创作中展现了自己灵动与清新的另一面。她没有非常系统地按照整个花鸟画的发展史进行研究与临摹,但是有画人物的造型底子,画花鸟也就得心应手。她从历代花鸟名作中汲取营养,创作出造型有点夸张,但神态韵味俱佳的折枝花鸟。静中有动不失古朴,设色艳而不腻,平淡天真、藏巧若拙。


单鼎凯:1985年生于江苏南京,2007年6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师从周京新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周京新教授。

现居南京,艺术家。


单鼎凯的作品偏重于在水墨品质方面上下求索。此次展览的幻夜系列作品,水与墨交融,浓淡干湿,氤氲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狗狗。狗狗似乎带着某种情绪,眼神既充满坚定又带着惶惑与未知,这其实也是“自我”面对现实世界时所给出的表情。水墨品质的追求是一条崎岖漫长的道路,遵从内心的选择,上下而求索,尤显得难能可贵。


谭斐:1985年生于山东,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谭斐热衷于表现初生的婴儿和胖胖的小人物,这出于自我对万物本生最本源的认识,也是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知。她笔下的“胖子”活得悠然自得。她几乎摈除了所有沉重的墨色,取而代之的是如初生婴儿般柔和的色调,例如粉色、青色则多了起来。人物的形体和线条变得愈来愈淡薄飘忽,肉身与色彩一同澄澈起来,吸引着我们跟随画中的孩子,在浑浊的现实中轻盈地游戏,身心都回到遥远的童真世界。


鹿野骋:1987年出生于山东,2010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 师从岳海波/党震先生,201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师从刘进安先生。


鹿野骋最近几年的创作主要以昆虫为主题,区别于我们常见的花鸟创作——昆虫只是点缀画面或是画龙点睛,这次昆虫直接成为画面的主体。他通过描绘昆虫这一主题,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法对所学到的传统进行解构,把领会到的优秀元素重新整合,营造出一个更适合当下社会环境、物质精神和人文思想发展的个人体验和画面氛围。他不断提升着笔墨的质量、功力,更是提高着自己画面之外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的勇气。

相关新闻
展览信息
展览信息